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

產後脹氣--- 脾氣差




脾主運化 產後肚子脹氣消化不好 間接影響食慾 接著氣血不足 奶水也就發動的慢


足太陰脾經:(上午09~11)
脾經共廿一穴,原穴為太白穴,絡穴為足陽明胃經之豐隆穴。是陰氣最盛的經絡,所有本經絡穴善於對裡寒裡虛發揮效用。與胃經互為表裡。
常見症狀:
患足太陰脾經疾病者,主要反應在胃腸疾病為主,常見症狀:舌根強硬、食後嘔吐、胃痛、腹脹、噯氣、便後或屁後腹中寬舒、身體粗重、面目身發黃、強迫久立則股膝內側腫脹。資料來源http://sites.google.com/site/aurabodybms/config/pagetemplates/001
如何健脾呢 轉載文章如下

健脾祛濕飲食調理有助減肥
南方中药港 2009年8月18日

肥胖已成為世界範圍關注的問題。肥胖症是指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和分布異常,導致體重增加,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。肥胖症常和2型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血脂異常、缺血性心臟病等集結出現,因而它又是一個慢性代謝異常疾病。
肥胖發生原因很多,中醫認為,脾虛痰濕內阻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,這與現代人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。
肥胖的人常有動則氣喘、心跳加快、心慌汗出,容易疲倦等一系列氣虛的症狀。中醫認為胖人多氣虛,即氣虛脾弱、痰濕內阻。所以,肥胖者宜補氣健脾,脾健則水道暢通,水濕運化正常,痰濕不生。
對於脾虛濕阻型的肥胖者,平時生活要有規律,飲食結構合理,減少肥甘厚味的食品,多吃蔬菜,特別是多吃具有健脾祛濕的食品。例如,山藥、扁豆、蓮子、薏苡仁、冬瓜、玉米鬚、山楂等。
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至關重要,一日3餐要早晨吃飽、中午吃好、晚上吃少,這樣有利於人體的消耗,不至於堆積形成脂肪而肥胖。不吃煎炸食品,不吃甜食,多吃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食物,晚上睡覺前1.5~2小時最好不再進食。
運動鍛煉有助於將多餘的脂肪消耗掉,要持之以恆,不能半途而廢。具體的運動量要因人而異,超大量運動後一下子停下來再不運動則更容易胖。因此,只要能把每日的多餘熱量消耗掉即可。
對於脾虛痰濕內阻的肥胖者,可多用益氣健脾祛濕的食療──
健脾利水粥品
白茯苓粥
白茯苓15克,粳米100克。將白茯苓研成細粉備用,每次取15克同粳米煮粥,日服1次或隔日1次。可常服。可健脾利水、減肥,適用於肥胖症、冠心病及高血脂症。
山藥茯苓薏仁粥
鮮山藥100克,薏苡仁30克,白茯苓15克。鮮山藥洗淨去皮切小塊,薏苡仁洗淨待用。將白茯苓研成細粉,每次取15克同山藥、薏苡仁煮粥,隔日1次,可健脾祛濕、減肥。
冬瓜粥
新鮮帶皮冬瓜150克,粳米適量。先將冬瓜洗淨,切成小塊,同粳米一起煮粥。一般以10~15日為1個療程。可利小便、消水腫、清熱毒、止煩渴。可輔助治療肥胖症。
新鮮粟米鬚加薏米、蔗糖煲水作茶飲,有利尿降壓、健脾祛濕的功效。對慢性代謝異常疾病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肥胖者,有良好調節作用。薏米既能滲濕又可健脾,對脾虛濕盛者可用生、熟薏米同煎。
用淮山(山藥)茯苓、白朮加陳皮瘦肉煮湯,有健脾益氣功效,對氣虛脾弱、水濕運化不佳的肥胖者有食療作用。山藥補肺腎,是水濕運化之本;白朮燥濕健脾、益氣生血;茯苓利水除濕並有寧心安神作用;加上行氣化痰的陳皮,共奏良效。
黃芪和黨參是補氣藥材,前者補中氣而助生血;黨參補氣血而健脾胃;加上益肺腎的山藥、養心脾的蓮子,加入豬排骨或瘦肉煲湯飲,對脾虛氣弱的「虛胖」者,或減肥節食不夠營養者,有補益作用。

编辑 杨述http://www.zgygw.com/MedicineCulture/197/2009-08/677036.shtml
至於產後食療 此網站有詳細記載 http://www.art-2000.org/MEAL-C19_index.ht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